“大海之所以偉大,除了它美麗、壯闊、充滿生命外,
還有一種自我淨化的功能。”
康德早了我們兩百年預見這個問題。
曾經,人類以為征服了陸地,跨越了海洋,
穿過了大氣層,推論出宇宙的起源,
但當我們抬頭,觀看包羅無數星球的蒼穹,
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是這麼多。
從一次又一次慘痛的經驗、
一次又一次歷史的教訓,
我們認清了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嗎?
人類是無法對大自然作無限制的需索的嗎?
就像西雅圖酋長所說的,
人類屬於大地,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類的心靈,也如同大自然一樣,
嚮往無限,嚮往一望無際的星空,嚮往看不見盡頭的大海。
我們都留著遠古人類共同的血液,我們都有著一顆遠古的心靈,
曾經擔憂洪水的來襲,恐懼野獸的侵襲,
即使過了幾百萬年,
即使人類已經累積到了足以摧毀地球與自身文明的科技,
那個恐懼與擔憂卻還是不會離去。
人類,其實一直都在大自然的裡面,
從敬畏自然、膜拜自然,到向大自然學習借用大自然的力量,
一直到忘了自身的力量,忘了人與大自然本是一體的關係、
更忘了人只是向大自然的迴圈中暫時“借用”的形體。
大自然的風暴,
把之前沒有清洗乾淨的,一次洗淨。
在每一次的風暴、災難、潰堤與驟雨之後,
除了增高堤防、加厚城牆、拓寬水道,
我們是否學會了宇宙運作的方式,大自然運作的方式、
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運作方式?
是否學會了尊重,懂得謙卑,是否學會了同理心與寬容?
是否有不一樣的態度、是否更有智慧?
是否願意用更溫柔的眼神,
與一顆更柔軟的心,
去聆聽,去理解,去溝通與交流?
我們願意帶給這個世界的,是愛,還是恐懼?
我們能帶給這個世界的,是互相幫助,還是互相毀滅?
此刻,我們分享的,
是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命運。
人類就是在這一個資源有限的藍色星球上生存。
人的知識、智能有限,
生命的延續有限,能夠運用的資源有限。
就是因為有限的資源、有限的承載、有限的生命,
循環才是如此的神聖,如此的智慧,
生命才是如此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