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關係人專區
台泥重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積極溝通議合以掌握重大永續議題,並納入企業永續發展藍圖。依據產業特性,參考 GRI Standards、永續會計準則 (SASB)、道瓊永續指數 (DJSI) 等指標,並參考國際標準 AA 1000 利害關係人議合原則,鑑別與排序利害關係人之關係程度。
此溝通與回報機制,每年定期至少一次。最近年度各類別利害關係人溝通情形與報告內容如下:
利害關係人與重大議題評估流程
執行流程與作法
重點績效

鑑別利害關係人
由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員填寫問卷,鑑別台泥重要之利害關係人
- 鑑別 10 類
利害關係人類別

聚焦台泥永續議題
參考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國際永續評比標準等設計永續議題清單
- 聚焦 25 項永續議題
- 涵蓋公司治理與經濟、環境,以及人與人權面向

評估永續議題對經濟、環境、人與人權之衝擊
辦理重大主題鑑別工作坊,邀請副總級以上主管進行衝擊鑑別,並另由各單位發放問卷予內外部利害關係人,以了解對各永續議題之衝擊程度
- 有效回收
337 份問卷

評估永續議題對營運之衝擊
由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及副總級以上主管鑑別永續議題對營運之衝擊,依各議題正負面衝擊的「衝擊程度」及「發生可能性」,辨識各項請題對台泥營運之衝擊顯著性
- 8 位副總級以上主管
共同討論

雙重重大性評估分析
彙整內外部調查結果並繪製雙重重大性矩陣,並考量各項議題與台泥永續策略之連結,選定2024年度重大主題
- 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報告 12 項重大主題

確認重大議題
將鑑別之 12 項重重大主題提報董事會,以確保該等重大主題與台泥業務風險和策略保持一致
- 呈報董事會
符合永續性及完整性
永續議題鑑別
台泥每兩年進行永續議題鑑別,本年度採用「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分析原則,依循GRI通用準則2021年版,綜合考量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國際永續評比標準(如MSCI、S & PCSA、CDP)、永續揭露規範(如GRI Standards、SASB Standards)、產業特性、標竿企業實務等,設計永續議題清單,調查各利害關係人對於各永續議題之意見,考量各永續議題「對公司價值的衝擊度」及「對經濟、環境、人與人權之衝擊」,分別從組織內部與外部綜合評估永續議題之正負向衝擊性,並就衝擊程度及發生機率辨識本年度永續重大主題。
透過雙重重大性分析,共鑑別出8項永續重大主題,包含「氣候行動與淨零排放」、「再生資源協同處理」、「綠色能源與儲能」、「研發創新」、「低碳產品與服務」、「生物多樣性」、「法令遵循」以及「職場健康安全」。另考量「污染防治管理」及「水資源管理」對經濟、環境、人與人權之負向衝擊較高,且為各永續揭露準則的行業揭露重點,同步納入本年度永續重大主題。此外,台泥以人為本,落實員工共融與社會共好,經經營會議討論決定,將「人才培育及發展」與「地方共融」一同納入本年度重大主題。
台泥本年度維持2023年分析之12項永續重大主題,鑑別結果經董事會通過,並依此永續重大主題之發展暨目標達成情形,設定與高階管理層級薪酬連結。重大性分析流程與結果,業經獨立第三方之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按中華確信準則3000號進行有限確信,同時經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BSI)依循GRI Standards及AA1000ASv3第一類型中度保證等級進行查證。
重大議題矩陣圖

利害關係人鑑別結果
台泥參考AA1000SES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以責任、影響力、張力、多元觀點及依賴性之五大原則,鑑別及排序台泥重要之利害關係人。
利害關係人議合計畫
台泥相信,唯有與利害關係人進行順暢且有效的議合,才得以掌握市場、經濟、社會及環境之脈動,進而實踐台泥「以大自然為主體」及「以社會利益為宗旨」之永續使命。對此,台泥執行利害關係人議合計畫,該計畫適用於所有營運活動及各類別利害關係人,透過衝擊評估,了解營運活動對利害關係人的潛在影響;同時,藉由系統化擬定永續議題調查問卷,蒐集與分析利害關係人意見,評估各項永續議題對公司營運衝擊與風險程度,以鑑別出重大議題並優先回應與因應,符合利害關係人對台泥之期望。
台泥秉持透明公開的精神,不僅設立流暢的溝通管道,更以多元形式揭露資訊,確保能與利害關係人獲得有效且良好之溝通成果。台泥主動與當地利害關係人展開對話,深入了解在地居民關心之議題,透過實際走訪鄰近村里及學校,擬定與執行特色專案,讓居民更了解台泥的同時,也增強其參與能力,確保能與台泥有效溝通。
此外,台泥重視各利害關係人對公司之期許,定期蒐集利害關係人給予之反饋與建議,檢視其對於議合方式之看法;針對利害關係人提出之申訴,台泥即時回應且持續追蹤管理,以確保能妥善處理,並據此調整議合計畫,維繫雙方良好互動。而議合過程所發覺之重要議題,亦納入公司營運及推動永續發展藍圖之參考,讓台泥在永續經營之推動上更臻完善,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更多資訊請詳見台泥利害關係人議合政策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參與培訓課程及宣導講座 | 每年數次 |
|
|
會議交流與訪談 | 每年數次 |
|
|
|
| ||
半年一次 |
|
| |
邀請至廠端參訪 | 每年數次 |
|
|
於公司網站、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資訊、主動對外溝通台泥作為 | 雙週一次 |
|
|
透過公文、信函與利害關係人進行雙向溝通 | 雙週一次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台泥永續報告及亮點說明會 | 一年一次 |
|
|
自辦或受邀參加法人說明會 | 半年一次 |
|
|
| |||
一年一次 |
|
| |
與機構投資者以email、電話或會議形式溝通 | 不定期 |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客戶滿意度調查 | 每年一次 |
|
|
低碳水泥業務推廣 | 每月一次 | 台灣製品廠卜特蘭石灰石水泥(IL)混凝土、優化低碳配比推廣場次:
|
|
客戶會議 | 每年數次 |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績效考核及面談 | 每年一次/每季一次 |
|
|
文化與世代交流 | 不定期 |
|
|
員工敬業度調查、人權盡職調查 | 每年一次 |
|
|
舉辦勞資會議/工會會議/職福會/座談會 | 每季一次 |
| |
員工溝通大會(Town Hall Meeting) | 每季一次 |
| |
召開台泥月會 | 每月一次 |
| |
設置員工意見信箱(TCCsuggestion@taiwancement.com)、友善職場平台,以及性騷擾及違反性別平等事件申訴管道 | 不定期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辦理教育訓練或工作坊 | 不定期 | 舉辦各式永續活動:
|
|
台泥官方網站架設供應商意見信箱 (supplier@taiwancement.com) | 不定期 |
|
|
與供應商/承攬商以mail、電話形式溝通 | 不定期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辦理媒體團參訪、新聞稿發佈 | 不定期 |
|
|
電話、電子信件 | 不定期 |
| |
公司網站、FB粉絲專頁/微信公眾號/IG | 不定期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執行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vestment,SROI) | 不定期 |
|
|
訪視鄰近社區、學校 | 不定期 |
| |
透過特色專案宣導永續理念 | 不定期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參加每年ACPAC (Asian Cement Producers Amity Club)亞洲水泥公司集會 | 每年一次 |
|
|
參加GCCA研討會及各項永續會議 | 雙週一次 |
|
|
參與理監事會、業務或技術委員會及其他議題交流會議,分享台泥產業實務作為 | 不定期 |
|
|
教育單位參訪 | 不定期 |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電話、電子郵件 | 不定期 |
|
|
永續交流活動 | 不定期 |
|
議合方式 | 議合頻率 | 議合績效 | 議合經驗與反饋 |
---|---|---|---|
電話、電子郵件 | 不定期 |
|
|
台泥官方網站、FB粉絲專頁/微信公眾號/INSTAGRAM | 不定期 |
|
永續影響力分析
企業永續的價值不應僅由財務數字衡量,台泥的營運過程不僅仰賴自然資源、原物料、能源與人力等投入,同時也對環境與社會產生正負雙向影響。台泥自2023年試導入「永續影響力評價(Impact Measurement & Valuation, IMV)」管理工具,從外部視角,全面量化台泥的營運活動對利害關係人生活福祉所帶來的改變,將影響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財務語言「新台幣等值價值」,這不僅能讓利害關係人直觀地了解台泥的社會與環境貢獻,更為公司決策提供多元且具前瞻性的洞察。這套思維協助台泥驅動「淨正效益(Net Positive)」營運模式,以實現正面效益最大化並將負向衝擊降至最小的目標。
公正轉型
潛在衝擊面向
01
難減排
產業轉型
02
勞工就業
結構改變
03
廠區週邊設置
新能源案場或生物多樣性區域
04
資訊不透明
與不對等
05
淨零轉型
產生綠色通膨
因應策略
台泥回應措施

支持水泥產業轉型
- 積極與經濟部、內政部、公共工程委員會及環境部等相關機關溝通主動參與營建、低碳產品相關法規修訂,包括公共工程規範、氯離子標準及貨物稅等相關規範
- 推出低碳新能源建築 Total Solution 整合方案,強化低碳建材產品應用與推廣
- 供應商溫氣體盤查輔導,2024年增設台泥碳學院「供應商與客户專班」

參與產業永續公協會增加溝通
- 參與 GCCA 會議,偕同業界擬定淨零路徑方案
- 參與台大 BIM 聯盟、低碳建築聯盟等公協會,了解土木人才養成過程與觀點,強化開發產品潛在應用
- 國內外重要永續活動及台泥營運總部,探討台灣營建業碳競爭力及趨勢

避免員工權益受影響
- 推出「永續學習護照」與「台泥碳學院」,深化全員永續意識,培養碳人才
- 提供專業技能輔導協助考取因轉型新增職務之證照
- 辦理「和平廠水泥工作坊」開發員工新的潛力
- 每季公布內部轉調機會

保障廠區周邊社區發展權益
- 礦區開發取得部落諮商同意,維護當地居民權益
- 成立花蓮四維高中電機人才專班,保留當地學生免試入學名額並協助考取證照
- 成立 DAKA 市集作為在地創業孵化平台

擴大溝通減少轉型風險
- 發布《利害關係人議合政策》
- 不定期透過官方網站、永續報告書、社群媒體等揭露資訊,增進利害關係人溝通|推動「減碳生活親子存摺」,從校園扎根減碳意識
- 設立台泥 DAKA 和平開放生態循環工廠、宜蘭漢本海洋驛站等溝通場域
- 建立媒體溝通策略提升永續品牌價值

協助減少綠色生活轉換成本
- 提供員工綠色交通節能減碳補助,爭取電動機車品牌商優惠並於各營運據點展售
- 推動「EARTH HELPER 減碳永續行動」共同生活轉型
- 台泥 DAKA 設置智慧回收機與無包裝洗衣/碗精補充站,並提供自備環保餐具折扣
聯絡窗口

政府機關
發言人 葉副總經理

股東/投資人
財務部 黃小姐

客戶
工務部 張先生

員工
人資部 許先生

供應商/承攬商

媒體
永續辦公室 葉副總經理

當地社區
DAKA 園區 李先生

產業公協會/產業及學術單位
工務部 張先生

永續公協會
工務部 張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