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碳議題已經是現在式,台泥自許含綠量才是未來競爭力,擴大土葡低碳水泥,營收占比大幅改變,降低仰賴單一市場

台泥今 (29) 日舉辦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張安平示警,如果人類仍是無止境的浪費,不停的排放溫室氣體,可能不到 30 年後的一代,就很可能是人類最後一代。他以「一滴水,淚水加上汗水,用力減碳,用心綠電,才可能是治癒氣候變遷的良藥」來形容,未來 30 年必須要走碳革命的路,包括開發低碳建材,綠色能源,減少浪費,增加資源循環。張安平指出,台泥正持續推廣和應用低碳建材,實現碳排放的大幅度減少,同時還可以為營建業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張安平強調,台泥不會去賣有碳排放的資產,而是會努力去減碳,這是工業人的責任。他強調,碳議題對企業的影響已經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式。對於接連宣布加拿大設綠電電芯廠以及擴大在土葡的低碳水泥持股,張安平強調,台泥每年現金流都可以支撐我們的發展,台泥做任何事情,對未來幾年都已經做好資金規劃。而且台泥擴增投資的公司 OYAK 及 Cimpor 是沒有負債的。
比爾蓋茲曾在受訪時提及未來因為氣候科技,全球將產生 8 到 10 家如同特斯拉的綠能獨角獸;台泥總經理程耀輝今天引述了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 2023 年的報告強調:「隨著全球各國積極推進實現 2050 年的淨零排放目標,我們現已步入一個綠色規模化競爭的時代,進行綠色轉型需要巨大的投資,但這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無窮的商機。麥肯錫進一步指出,全球投資人都在關注減碳獨角獸,並提出在全球超級規模化競爭時代,發展碳科技和碳競爭力必須具備的七項關鍵能力。而台泥早在 2017 年就開始在綠色轉型方面積極投資和布局,當今時代,含綠量比含金量更加重要。」台泥自 2017 年起的低碳轉型與布局,包括低碳產品研發,投資儲能及參與電力交易,AI管理供應鏈及提供客戶低碳新能源整合服務等。為了提高含綠量,台泥減碳增綠的全球化布局,橫跨 5 大洲,包含 13 個國家與市場。水泥業務,自 2018 年起橫跨歐、亞、非三地區。其他綠色產業也分布在各大洲,包含在歐洲和澳洲儲能與充電業務,以及預計在加拿大建置全球首座 100% 水力發電綠電導入的低碳高動力電芯廠,台泥旗下能元科技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劃,是基於應歐盟新電池法上路,未來只有環保低碳的電池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台泥水泥事業從 2018 年跨出大中華地區,以土耳其為起點,著手擴展在歐洲和非洲的業務,最近宣布將擴大對土耳其 OYAK 以及葡萄牙 Cimpor 持股,進一步擴大台泥低碳水泥全球佈局。世界銀行預估土耳其將投入 6000 億美元強化現有建築抗震能力及災後重建。台泥在土耳其合資的 OYAK 水泥,減碳表現優異。以土耳其 Aslan 廠為例,相較傳統水泥廠煤炭作為燃料,2023 年該廠實現的熱值替代率達到 61%,預計 2030 年目標將提升至 70%;而 Ankala 廠也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40% 提升至 2030 年 65%。另外,針對水泥排碳量,一般傳統水泥全球平均一噸水泥溫室氣體 (GHG) 碳排量為 900 公斤,而我們土耳其 Aslan 廠為 2023 年碳排量僅 628 公斤,Ankara 廠為 652 公斤,且未來將會持續努力進一步減碳。Cimpor 葡萄牙 Souselas 廠表現更好,2023 GHG 碳排量,僅 613 公斤,遠低於全球 900 公斤的平均值。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碳權。今年 6 月在瑞士舉辦的 GCCA 全球水泥大會,會中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學者就表示,考量到蘊藏量和強度,鍛燒黏土 (Calcined Clay) 混合的熟料水泥是目前最可行的減碳方案。在這方面,我們台泥在非洲科特迪瓦 (象牙海岸) 擁有的鍛燒黏土基地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其產品比傳統水泥減少了約 40% 的碳排放。Cimpor 喀麥隆 Kribi 廠很特別,它不同於傳統水泥廠,因為該廠沒有傳統的水泥窯,僅煅燒即可生成水泥。因此,整體能源效率非常高,尤其是生質燃料的使用率高達 90%。整體可以看到,根據 OYAK&Cimpor 減碳實績與 2030 預計降至每噸水泥 469~549 公斤碳排,台泥未來增加持股將更有助於台泥全球低碳水泥布局達成 2030 年之減碳目標。2024 年台泥全球水泥事業將全面接軌 SBT 1.5 度路徑目標。
針對台泥準備增加 OYAK & Cimpor 持股,因為過去不具控制權,沒有 100% 併入財務報表,程耀輝表示,「雖然未來數字我們不方便預測,但從歷史數據回朔性來看,提供給各位投資人比較具體增持後財務上的影響。假設台泥在 2023 年 9 月底已具控制性持股,合併營收將增加近 380 億,總營收來到近 1190 億。低碳水泥占比也將從 28% 提升至 51%。2023 年 9 月擬制性稅後淨利也將因增持超過 100 億元;EBITDA 達 328 億元,Net Debt / EBITDA 也將從 1.7 降至 1.1。整體收入結構將更具多元化、更有韌性和成長性。」以擬制性報表來看台泥截至 2023 年 9 月底的財報數,大陸水泥的營收佔比將為 25%,台泥在兩岸水泥的營收將降至 42%,其他營收,包括海外低碳水泥、全球綠能及其他投資占比高達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