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火災事件進度報告 (0714-0727)

所有消息

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火災事件進度報告 (0714-0727)

2025.07.28

  • 已複製網址

發布日期:2025 年 7 月 28 日

自 7 月 14 日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發生火災以來,迄今已逾兩週。作為一家肩負社會責任的國際企業,我們深知透明溝通的重要性,並承諾定期向所有利害關係人說明事件進展。本公司自事件發生之初,即持續全力配合公部門進行調查,同時積極推動員工安置、補救措施、廠區優化作業,並戮力重建與在地社區的關係,多項工作皆同步展開。本報告旨在彙報火災發生後兩週各項應變作為與未來目標,以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能更全面地理解我們的每一步努力與承諾。

 

一、火災事件發生及處理經過
(一) 通報時間

2025年 7 月 14 日清晨 05:04,本公司三元廠通報消防單位。

(二) 起火點初步判斷

根據本公司於災後從火場調出的閉路電視CCTV系統與現場勘查比對,初步判斷起火區為「化成半成品常溫靜置區」。該區域為電池完成部分化成後,進行靜置熟化的場所,其環境溫度控制在 23±2∘C,此區域並無任何充放電作業。

(三) 消防滅火過程

消防隊接獲報案後約05:20趕抵現場後隨即開始滅火。火勢於當日下午因持續撒水降溫而獲控制,至翌日(7/15)08:00,所有火點已撲滅,表面溫度約 40∘C,僅剩少許白煙為水蒸氣,空氣品質無異常。

(四) 人員疏散與受傷情況

火災發生時,廠內立即啟動「緊急應變疏散計畫」疏散人員,所有同仁皆於第一時間撤離至平日演練之廣場位置。此次火警共計有 15 人受傷,其中包含 12 位本公司員工、1 位承包商人員,以及 3 位消防人員。多數為撤離過程中所造成之輕傷,其中僅有 1 位承包商人員臉部輕微骨碎及 1 位同仁手指骨裂住院(目前皆已出院),其餘經送醫檢查後當日即已返家。

(五) 危機應變與對外溝通

1.     內部指揮與支援:

-   現場指揮:火災發生第一時間由廠區最高負責人廠長擔任指揮官,並立即通報台泥營運總部。

-   營運總部進駐與分工:台泥電池事業間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儲能事業體總經理王建全及營運總部副總經理劉鳳萍、葉毓君於 7/14 火災發生後南下,分別負責滅火與安全專案、員工關懷及對外溝通。

-   集團董事長坐鎮: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取消國外公務行程,並於 7 月 15 日 09 時 30 分抵達火災現場,陪同高雄市政府副市長會勘滅火狀況。

2.     對外溝通與致歉:

-   7 月 14 日火災發生中午,營運總部發言人即透過電視影像訪問及文字說明,為火災事件對社區以及高雄市帶來的影響表達歉意。

-   7 月 15 日,台泥營運總部以及三元廠透過新聞稿,對此次事件造成社會大眾、鄰里鄉親的不安與困擾,再次表達最深切的歉意。

-   同一天出席立委賴瑞隆說明會,由營運總部副總經理葉毓君、電池事業總經理薛人禎與三元廠廠長游祥賓向現場所有小港區里長、議員及前來關心的民眾鞠躬道歉。 本公司十分感謝賴委員辦公室舉辦第二次說明會持續關心此次事件,並允許我司列席。

3.  初期社區聯繫:小港區在地里長們對三元廠的批評與提點,令我們深刻感受自己過往疏於與社區互動。已於火災後組成專責鄰里事務組,正式任命總監,先行透過電話逐一聯繫小港區 38 位里長表達歉意,並陸續約定親自拜訪。

4.  警消及受影響單位致謝與致歉:

-   公司代表親赴消防局小港分隊、高桂分隊、大林分隊及小港警分局、小港派出所致謝,並向三位救災受傷的消防弟兄孫聰明先生、黃春霖先生、曾郁傑先生表達慰問與關懷。

-   離廠區最近的 長春街8 戶鄰居,以及受到三元廠火災影響曾停工一日的台糖,也已由主管拜會廠長表達歉意。

-   公司亦拜會臨海服務中心史主任,並協助其釋疑氟在工業及消費型產業的運用普遍性。

(六) 環境監測與資訊透明

環境部毒災應變中心及高雄市環保局於 7 月 14 日早晨即已進駐,持續對廠區及臨海工業區進行空氣品質監測。其監測結果如下:

1.  7 月 14 日:於 09:47 在火災現場曾測量到微量氫氟酸,研判應為電解液輸送管中的殘留,在明火出現燃燒後極短時間內揮發所致,並未擴散至周邊區域。

2.  7 月 16 日:高雄市政府發布新聞稿表示,現場空氣中並無毒氣逸散,亦無毒化物波及。

3.  截至 7 月 19日:環保局維持一天抽驗三次,所有數值均在背景值內。

(七) 消防用水處理

本次消防用水均全部導入廠區內部蓄水池(可儲蓄量 3,700 m3)。自 7 月 14 日上午起,即由消防局抽水車協助持續抽水,每一車抽出的污水在運送至廠外處理前,皆經逐車抽檢,確認 pH 值與水溫符合處置標準,所有檢測結果皆達標,爾後運送至臨海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處理,符合環境部放流水標準後排放。

(八) 配合相關單位調查

三元廠相關主管與同仁均全力配合各機關包括消防局、消防署、勞動檢查處、環保局、經濟部工業局等進行相關調查,包括現場勘查、資料蒐集、與約談等,以期儘速釐清事故原因。

 

二、內部調查:協助釐清事故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研發與生產高階三元鋰電池的製造商,三元能源科技深知自身在產業中的關鍵地位與對社會的重大責任。這促使我們必須以最嚴謹的態度,對此次事故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內部調查。

儘管我們引進了世界最有經驗的國際知名大廠製程設備——這些設備同時也是許多知名品牌電池廠的系統供應商,且機電設計與營建廠商皆為國內業界翹楚,卻仍不幸造成了此次災害與損失。對此,我們向所有員工、社區居民、股東及社會大眾表達最深切的歉意。我們深感有義務徹底調查事故原因,並向所有利害關係人提交一份負責的交代。

為此,本公司除了全力配合消防與司法單位進行調查外,也已立即組成內部調查小組,以善盡企業的專業與責任。我們於 7 月 28 日 ,主動向火調單位提交內部調查小組的初步報告,以供參考。我們承諾未來將持續並及時主動提供所有必要資訊,100% 配合所有相關調查,確保真相水落石出。

以下將摘要說明本公司在產品設計與製造程序上所採用的多重安全機制,以及我們如何致力於確保最高標準的安全性:

(一) 產品安全設計與認證

1.  我們的每一顆電池,都從設計源頭植入了多重內建的安全機制,並通過嚴格的國際標準認證。這是我們對產品出廠的基本要求。

2.  本公司所生產的 21700 電池芯 專為高階動力應用所設計,其終端產品,例如商用無人機和航太科研載具,對安全性的要求極為嚴苛。因此,「防熱失控」與「防延燒」是我們設計的核心。

3.  21700 電池產品在設計、試生產與正式生產階段中,除了需通過內部不同單位、多面向的上千次高功率充放電循環壽命測試、濫用測試,以及極高/極低溫等極端環境下的功能驗證,確保電池的性能與安全性的可靠度外,其在安全要求最嚴格的航太領域中,也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歐盟航空安全總署 (European Union Aviation Safety Agency, EASA) 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的各項測試認可。目前,我們是全世界少數被核可應用於航太領域(太空探索、衛星應用),以及被美國目前最大的電動飛機公司(Beta, Archer 等)採用,成為全球第一個民間商用取得許可並實際進行數千次之商業機場之點對點 (port-to-port)、民用空域之空中載人商業任務的鋰離子電池產品。

(二) 製造程序:雙重防護理念

本公司之工廠安全設計,是以「源頭篩選 (品管篩選)」與「即時應變 (自動消防系統)」雙重防護理念進行設計。

1.  第一道防護:源頭篩選 (品管篩選)

此防火牆包含從產品設計、品管篩選、製程篩選,到出貨前再進行 100% 全面篩選,包括溫度、電流、電壓、阻抗、以及外觀的檢測。

-   產品設計安全機制

  本公司所生產的每一顆電池,都從設計源頭植入了多重內建的安全機制,並通過嚴格的國際標準認證,例如:

  UN38.3:包含過充、冷熱循環、外部短路、撞擊、強制放電測試。

  UL1642:包含過充、燒射、外短短路、撞擊測試。

  IEC62133:包含過充、外部短路、撞擊、強制內短測試。

  GB31241:包含過充、外部短路、強撞擊測試。

  BSMI:包含濕度測試、過充、強制放電、外部短路、冷熱沖擊測試。

  JIS62133:包含過充、外部短路、強制放電、撞擊、強制內短測試。

此外,我們也取得優於同業的生產品質認證 AS9100 及電動車認證 IATF16949。這些均為全球鋰電池獨立認證機構,特別包括歐美機構,到場實際認證。

-   21700 電池芯的嚴苛驗證

       本公司所生產的 21700 電池芯專為高階動力應用場景所設計。其終端產品,例如商用無人機和航太科研載具,對安全性的要求極為嚴苛。因此,「防熱失控」與「防延燒」為本公司電池設計的核心。

-   製程中的全自動化檢測

  本公司在電池製程中,設有一套長達十數天的全自動化檢測流程。透過多階段的高溫與常溫靜置,以及四次 VZ 電壓與阻抗的電性量測,主動找出並剔除任何有潛在瑕疵的電池,由機器自動取出直接報廢。

  在機器自動檢測確認沒有潛在瑕疵之後,電池會自動輸送至靜置區,進行電池化成後的靜置熟化。其環境溫度恆定控制在 23±3°C,所有電池在該區域並無任何電氣作業,均處於靜置狀態,且為全自動作業,排除人員操作風險。

-   靜置區電池的安全性評估

  因此,於電池化成過程中如無特殊異常情形,在靜置區內之電池,其發生燃燒之機率極低。即使個別電池萬一有異常或短路情形發生,其亦僅會產生電池上壓蓋脫落卸壓,而不會發生進一步燃燒或引起其他電池燃燒之情形。電池鋼罐一體成型幾乎不會產生底部破裂,以至於電池噴飛甚至引起其他電池燃燒之情形。

2. 第二道防護:自動消防

即使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廠區也部署了獨立的自動化消防系統。它能在偵測到煙霧或高溫時,立即啟動警報並執行初期滅火程序,將災害控制在最小範圍。

-   本次火災可能起火原因初判:

經比對影像與現場勘查,起火點位於化成半成品靜置區。該區域用於電池完成化成後的靜置熟化,環境溫度恆定控制在 23±2∘C,此區域並無任何電氣作業,所有電池均處於靜置狀態。

  初步研析資料來源:由於火災導致現場相關各獨立之電腦(中控及化成)硬碟及監控設備硬碟及主機嚴重毀損,就火災起火點「化成半成品常溫靜置區」部分,目前僅尋得在火災發生前及起火初始階段於化成區中之五部 CCTV 影像記錄,其中四部CCTV影像已可被判讀,最後一部仍在解讀中;另有本公司當日值班人員對當時現場情況之訪談,設備供應商所提供之相關資訊,以及消防警報系統記錄等資料。因此,本公司目前僅能先從前述資料與資訊,就本次火災發生原因進行初步研析。

  後續調查計畫:本公司計畫在取得消防局之同意,並於其監督下,進行「化成半成品常溫靜置區」(以下簡稱「靜置區」)火場清理及開挖,期能進一步取得化成區製程電腦主機,看能否讀取當日之製程操作資料,以利更進一步釐清本次事故發生之原因。

  外部專家協助:此外,本公司除已成立內部調查小組外,另亦委請消防安全專家學者協助本次事故發生原因之釐清。

據我們目前從火場調出的閉路電視(CCTV)系統與現場勘查比對,並緊鑼密鼓地從可挖出的設備與影像進行對照解析,初步判斷事故的發生指向了一個極不尋常的「多重系統異常與事件疊加」情況,這也將是我們內部調查的核心:

第一層異常:靜置區熱源引發連鎖反應

綜合目前蒐集到之相關事證,本次火災之發生,研判應係有一股高溫熱源流經靜置區。此熱源之來源目前不明,尚須有更多資訊方可進一步研判。此熱源除了觸發消防警報1F撒水輔助泵啟動外,並引發靜置區大量電池短時間內同時噴發之情形。

第二層異常:自動消防系統未能即時有效啟動

廠內所設置之「即時應變自動消防系統」未能即時有效啟動。其未能有效啟動的原因尚待進一步查證,導致初期火勢未能及時有效控制。

第三層異常:電力中斷導致消防系統失效

其後,又發生台電電力中斷,備援電力受損未能發揮功能,導致廠區泡沫抑燃系統及消防撒水系統無法持續運作。

這數個本應獨立運作的安全系統未能發揮預期功能,加上接連發生的事件,共同導致了火勢的擴大。我們正針對這些系統為何失靈,以及事件間的關聯性,進行最深入的追查,尚待關鍵的化成設備主機資料開挖完成復原後,方能進行最終判讀確認。

 

三、後續營運調整

1.  停工現況與保險理賠:依照政府要求,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 (Molie Quantum Energy Corporation) 停工三個月,配合政府單位進行火災肇因鑑定與災損調查。目前保險公司也已派員進行現場勘查與調查,以便後續進入理賠程序。

2.  產能調度與客戶溝通:三元能源科技母公司能元科技已於第一時間主動聯繫全球重要客戶及供應鏈,並立即啟動能元科技南科廠 (E One Moli Corporation) 的產能盤點與調度,最大化其生產能力,以支援受影響的訂單。

3.  設備盤存與清淨:我們已經啟動設備盤存與清淨工作。鑑於我們是無塵室標準的生產環境,首要任務是確保所有設備與環境的徹底潔淨,避免任何污染影響未來的產品品質。

 

四、預防措施:全面檢討與升級

1.     持續配合事件調查:

-    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 (Molie Quantum Energy Corporation) 目前正積極配合消防火調與檢警單位的調查工作,全面控管人員出入。部分關鍵證物,如化成設備主機,因位於火場核心區,仍待主管機關同意才能進入火災現場清理及攜出進行專業復原。本公司將持續配合檢警調查,提供一切所需資訊。

-    製程設備供應商配合調查:三元公司已於第一時間要求提供製程設備的國際知名大廠至現場,全面配合調查解析其系統為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由於該國際知名企業的系統不開放客戶自行登入,且在火災前 7 月 10 日才剛到廠進行例行維護作業,本公司將會同其深入調查設備是否存在功能瑕疵或設計缺陷,若有進展,也將主動提報給檢調單位。

2.  檢討廠區設計優化作為:張安平董事長及總經理薛人禎多次召集相關主管,開會針對廠區設計進行優化檢討,方向包括:

-    機台滅火機制強化: 檢視其作動機制與效能,並規劃導入 AI 輔助,以期在熱失控初期便能更早介入,並提高機台滅火機制測試頻率。

-    廠房結構與消防設備升級: 未來若規劃廠房重建將優先採用具防火、抗爆的實體隔離高強度結構,並評估引進遠端遙控滅火設備或消防機器人的可行性,以降低第一線人員救災風險。

-    NG 品處理流程強化: 全面複查並強化 NG 品處理流程的防呆與防弊機制,杜絕任何異常品流入後續製程,同時全面提升廠區的防火區劃、防爆設計,以及備用電源的獨立性與可靠性。

3.  其他電池廠區管理優化:

-    能元科技南科廠 (E One Moli Corporation) 管理立即進行深度優化: 針對台泥旗下另一位於台灣台南科學工業區的電池廠區能元科技南科廠 (E One Moli Corporation) 之鋰電池生產工序消防管理,在火災發生後,環安室立即提升巡檢頻率,包括空氣排放、水資源、廢棄物、毒化物、職安等管理措施,以加強風險控管。

-    風險盤點與應變演練: 盤點高風險作業區域與設備,確認設備妥善率,並將 2025 年度高風險生產區之應變演練提前至 8 月 31 日完成。

4.  提升整體消防應變能力:

-    外部消防單位協同作為: 事件發生後,消防署長親自到廠視察,且消防隊持續進行定時巡查及機動巡邏,體現了政府對本公司消防安全的高度重視與持續支援。

-    強化自我消防能力: 為進一步提升本公司應變能力,我們將強化及擴大廠內消防小組,並考慮於廠區自設消防隊;深化與廠區周邊消防單位合作,提升聯合演練頻率;以此次事件為例,共同強化應變鋰電池火警之作業程序。

-    引入第三方監督: 於事件發生後委由第三方消防專家協助檢視廠區消防機制優化過程,以建立社會信任。

5.  政策與規範加強:

-    緊急應變程序優化: 將調整緊急應變集合點,增加集合點與廠區之間的安全距離,以提升人員疏散安全。

-    ISO 45001 認證作業規範強化: 將持續依據既有 ISO 45001 認證加強作業規範,包括於各項製程區域新增硬體設施以有效防火阻隔,避免災害擴大。

-    危害性化學品標示等規定新增: 為回應氫氟酸微量測量引起周遭社區不安,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 (Molie Quantum Energy Corporation) 與能元科技南科廠 (E One Moli Corporation) 兩廠的環安衛政策將立即新增危害性化學品標示等規定,以確保資訊透明並降低社區疑慮。

6.  相關訓練與人才培育:

-    內部消防團隊建置與人才培育: 強化並擴大廠內消防小組,並持續安排現有同仁接受消防相關課程訓練;未來更將積極聘用消防科系專業人才,以進一步強化廠區應變消防能力,提升應對新型態火災的能力。

-    外部消防合作與資源投入: 支持廠區周邊消防隊購置應對新型態電池火災的必要器材;加強與消防單位的合作,共同建立應變鋰電池火警的標準作業程序與注意事項;增加與消防單位進行聯合演練的次數,確保協同作戰的效率與默契。

-    能元科技南科廠 (E One Moli Corporation) 應變演練與技能訓練: 能元科技南科廠 (E One Moli Corporation) 已安排在 2025 年 8 月至 10 月進行內部應變演練,涵蓋瓦斯洩漏與電線走火等情境;針對既有的緊急應變小組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ERT) 成員,將新增技能訓練,並預計於 9 月前完成。這將確保在緊急事故發生時,ERT 成員能夠迅速掌控災害局勢,有效避免人員傷亡。

 

五、補救措施:關懷員工與環境復原

1.     環境面向補救措施:

-    滅火廢水妥善處理: 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 (Molie Quantum Energy Corporation) 嚴格遵守法規要求,確保滅火用水不直接排放至外部水體。

-    導入內部蓄水池: 7 月 14 日火災當天,滅火用水已全部導入廠區內部蓄水池(可儲蓄量 3,700 m3)。

-    委外專業處置: 為避免外排 pH 值較高之污水,自 7 月 14 日上午起,即由消防局抽水車協助持續抽水,運送至廠區外之臨海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處置後排放。

-    優化抽水作業: 原抽水量達 25 車/日,至 7 月 24 日已降至 15 車/日,並改為重力抽水,以避免抽水馬達產生噪音。

-    空氣品質持續監測: 公司將持續配合政府單位進行空氣品質監測。

-    廢棄物清運:目前廠區仍處於管制狀態,未來若處理清運時將恪守法律規範。

2.  員工協助方案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

-    全薪支付與經濟援助: 除停工期間薪水全額照付外,公司另提供員工無息急難貸款,額度累計最高可達 60 萬元,以協助因事件導致短期內生活困頓的同仁紓解經濟壓力。

-    專業心理支持: 公司與外部第三方諮商所合作推出 EAP 方案,提供免費專業心理支持資源。此方案具備以下特點:多元語言服務、彈性面談方式、全程保密。

-    現場留守同仁需求與回應: 集團營運總部副總經理兼人資長持續關心火災撲滅後留守廠區同仁,並回應需求:提供具熱水功能的飲水機、多領一件棉質吸汗制服、準備餅乾點心、備用涼感噴霧、並考慮發給高溫津貼。

-    員工大會: 在事件發生後多數同仁是在家等候任務指派也調適心情,我們近期將召開員工大會,向同仁們說明後續規畫及如何攜手面對更多挑戰。

 

六、廠房清理進度

1.     依照消防局核示公文完成廠房清理路徑探勘,完成緊急照明架設。

2.     完成廠房清理所需的抽風設備並開始抽風。

3.     進行廠房清理區域的抽水。

4.     備妥廠房清理所需的機工具、人員著裝配備,並給予事先的教育訓練及心理輔導計劃。

5.     消防火場調查科也同步現勘並正式發函確認相關可以執行拆清運的區域。

6.     召集協力廠商擬定廠房清運執行計劃:廢棄物清運:目前廠區仍處於管制狀態,未來若處理清運時將恪守法律規範。

 

七、復電進度與階段性消防作為補強

1.  高壓供電站(GIS)搶救完成。

2.  停車棟的救災指揮中心的電力已恢復供應。

3.  主棟廠房清運所需的臨時照明先架設 3 部發電機予以供應,正常供電需另擬計劃處理相關配電盤後再執行,目前優先提供緊急電力給清運工作。

4.  與消防隊建立聯防小組,使用無人機及定時定點紅線監測歷經 72 監控記錄,溫度控制於 25∘C28∘C,也無任何明火,停止灌水,但消防炮塔依舊待命中。

 

八、災後結構安全評估計畫

結構技師、建築技師已經聯合現勘三次,確定可以進入清運、拆除、開挖的安全區域。

 

九、追蹤成效與未來展望
(一)環境管理成效衡量

1.  滅火廢水處理成效:

-    水質檢測:所有火災用水均集中處理於廠內沉砂池進行沉澱,每一車抽出的污水在運送至廠外處理前,皆經逐車抽檢,確認 pH 值與水溫符合處置標準,所有檢測結果皆達標。

-    最終排放標準:污水經臨海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處置後,排放前也進行抽檢,確保廢水符合環境部放流水標準,對水體、生態和人體不會造成不可逆性傷害。

2.  空氣品質與環境數據監測及公開:

-    因本次火災事件,造成周遭社區對環境品質一度感到恐慌。為了重建鄉親們對三元的信任,三元承諾將定期公開環境數據。

-    公司規劃於事件發生起四個月內每月固定監測空氣污染相關指標(包括 CO、HF、PM、TVOC 等),並公開揭露檢測報告。初步結果: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監測數據均符合標準,未發現異常。

-    資訊公開機制:定期透過三元廠開設的 Line 官方帳號搭配於里民公佈欄公布紙本報告等方式,定期發布廠區環境相關資訊,供外界檢視。

-    空污加強監測:事故初期的 8-10 月每月公開第三方空氣品質監測報告,中長期每季公開第三方空氣品質監測報告,監測項目包含氫氟酸、總懸浮微粒(TSP)、一氧化碳、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

(二)員工協助與培訓成效衡量

1.  員工協助方案 (EAP) 成效: 事故後立即啟動了 EAP,提供所有員工免費、匿名的心理諮詢服務。其成效將透過後續參與度與回饋進行評估。

2.  員工說明大會:公司已籌辦員工說明大會,以直接向同仁說明事件進展、公司應變措施及相關權益。

3.  安全教育與應變計畫成效:公司將針對本次事故重新設計內部緊急事件通報流程與應變計畫,並執行分層級的安全教育課程與實際演練。培訓內容與執行成效將透過滾動檢討,並藉由滿意度調查來了解後續補償方案及相關措施是否有效運作。

(三)社區關係修復進度

這次火災事故發生後,我們深切反省。在忙於員工撤離與消防滅火的緊急關頭,我們未能第一時間妥善通知周邊社區,平日廠區團隊也疏於與鄰里互動。對於里長、議員,甚至立委對我們的嚴厲批評,我們都虛心接受,三元廠確實疏於參與社區發展。

雖然三元廠在人力配置上,有 七成員工來自高雄地區,其中更有 21% 是道地的小港人。此外,我們有 58% 的供應鏈夥伴是高雄本地企業,且超過四成的採購金額貢獻給高雄在地,展現了我們希望盡量以在地人才為主的努力。然而,這些僅是我們在地化的一小步。事實上,在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上,我們尚有許多不足之處。

為確保與在地社區的透明溝通與關係修復,本公司積極展開一系列社區拜訪與資訊交流,並持續聽取各方意見,其進度如下:

1.  成立鄰里事務組與致歉:本公司於火災發生後即迅速組成鄰里事務組,並指派廠區主管擔任公關總監。該小組於第一時間透過電話聯繫小港區 38 位里長表達歉意,並約定後續親自拜訪時間,積極啟動社區溝通機制以修補關係。

2.  親自拜訪:三元能源科技鄰里事務組兩周內已經陸續拜會13位里長3位議員,將會持續完成拜會小港區所有議員及里長。三元能源科技亦登門拜訪離廠區最近的長春街 7 戶鄰居表達歉意;拜訪範圍亦包括臨海工業區內相關督導部門。

3.  傾聽社區心聲:本公司深切體認到,儘管多數議員及里長們當面對著三元廠鄰里事務組提出嚴肅指責,但也同時提供了許多寶貴建議,讓我們感受到社區的溫暖與對企業的期許。對於在地里長與里民7/30將發起的集會抗議活動,本公司亦體認到必須積極面對,並會持續溝通說明。

4.  社區意見反饋重點:三元廠在過去兩週持續搜集地方意見領袖的意見與反饋。初步反饋重點包括:

-   工安要做好,確保不再發生。不然會有里民不放心要你們遷廠

-   製造、成品要分開。

-   建議提供簡易健檢或特別門診。

-   三元與鄰里缺乏互動,後續需長時間經營,深化鄰里關係。

-   對里長引薦求職人選不予理會。

-   鄰里關係以經費資源投入為首要。

-   支持公司成立專責對社區窗口,並希望廠區盡速復原運作。

-   舉行里民說明會,對鄉親釋疑。

-   未來是否可以協助里民了解對呼吸道及皮膚的影響。

-   未來若有機會復廠,必須嚴格要求’工程包商可以遵守環境相關規範,如減速坡、交通運輸增量減緩措施、不再擾鄰,增訂罰則,增強規範效力。

5.   積極研擬多元社區回饋方案: 針對上述反饋與社區需求,公司正積極研擬多元方案,包括:

-        建立透明資訊公開機制:定期向社區發布廠區環境相關資訊供外界檢視。

-        強化緊急事故通報機制:主動建立社區手機社群網絡,強化緊急事故通報機制。

-        成立利害關係人窗口:負責與社區的日常溝通協調。

-        推動社區健康活動:針對小港區的居民年齡結構以及小港區居民普遍關心的呼吸道以及皮膚健康等議題,與里辦公室共同舉辦健康講座、結合手作食療等草本養身義診類活動。

-        支持與參與小港區各里特色活動。

後續將透過更多輪的里長拜會,進一步的確認可執行方案與方向。

(四)整體專案應變與供應鏈韌性

除了配合主管機關調查外,亦承諾採取以下對策,徹底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其成效將體現在事件根本原因的釐清與安全管理的全面提升。

1.  火災原因釐清:將窮盡一切努力復原所有數位證據,並偕同國內外專家,徹底釐清本次事故在設備、系統、流程與人員管理上的根本原因。此項調查的深度與結論的完整性,將是衡量成效的關鍵。

2.  供應鏈穩定性:已啟動應變計畫,在確保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與客戶、供應商保持密切溝通,力求將供應鏈影響降至最低。成效展現:透過積極溝通,我們的供應鏈夥伴普遍表示理解,甚至主動詢問有何協助之處。

3.  客戶的支持與體諒:許多客戶在溝通後仍然很支持我們的產品,甚至有客戶直接飛到台灣,希望能確保未來的出貨量。這主要得益於三元廠生產的高階三元鋰電池廣泛應用於航太科技、eVTOL 等高科技產品,其規格在產品設計之初即被綁定,並經過國際機構驗證,因此可替代性不高,顯示了我們在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與產品的獨特價值。復工的順利程度及供應鏈的穩定性將持續反映此措施的有效性。

4.  安全管理體系強化:將本次事件作為最高警示,對全體同仁重新進行安全意識與應變能力之深度教育;全面檢討現有安全管理組織之權責與效能,並據此進行調整,以確保未來能夠更有效率地應對潛在風險。由於目前仍需 100% 配合公部門的火警調查,待調查告一段落後,三元廠現有組織如何因應重整以增強管理團隊,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事項。

 

十、省思與未來展望
(一)調查挑戰與產官學合作深化

此次火警事後至今的調查過程中,我們也深刻體會到,釐清三元鋰電池特性與複雜製程的相關議題,是需要時間與各界專業知識的投入。這也反映了公司在平常與產官學各界進行技術交流與知識共享方面,仍有極大的精進空間。未來我們將致力於強化與各方的深入互動,共同提升對新興科技產業技術的理解與應變能力。

(二)全球供應鏈與營運環境韌性評估

電池是能源轉型中的關鍵產業!三元能源科技是台灣唯一成功進入國際市場的電芯品牌,客戶均為美歐指標科技企業,在全球高階電池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為確保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避免類似事件引發無法供貨於客戶的風險,我們有必要維持一個更穩定的全球供應鏈。同時,作為國際企業,我們必須謹慎關注輿情發展與整體營運環境的動態變化,並對可能影響高階電池廠永續經營的各項潛在風險進行策略性評估,以確保企業能預先思考應變方案,持續強化營運韌性。

 

十一、結語

三元能源科技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我們理解社會大眾對安全的關切,並承諾將以最嚴謹、透明的態度,持續推動各項應變、預防與補救措施,確保廠區安全與社區福祉。我們將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訓,全面檢視並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與社會責任,以期成為更值得信賴的企業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