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適應變革,更要創造改變 — AI與綠能雙軸轉型,驅動創新成長

  • 首頁
  • 永續電子報
  • 不只適應變革,更要創造改變 — AI與綠能雙軸轉型,驅動創新成長

治理-G 2025 Vol.02

不只適應變革,更要創造改變 — AI與綠能雙軸轉型,驅動創新成長

  • #AI轉型
  • SDG 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hare 已複製網址
台泥張安平董事長在今年股東會以「Mobilis in Mobili 在變動中改變」為主題,強調「在地深耕、全球布局」核心策略,展現抗風險的穩健力,未來將建立多元供應鏈,堅守「東西並進、南北平衡」國際布局,化不確定為成長動能。

「Mobilis in Mobili」是一句拉丁諺語形容:「在變動中改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以此為題,強調在現今全球政治動盪與經濟瞬變下,台泥將不確定性轉化為成長的動能。

沒水泥做基礎,難有半導體等產業

談到近年掀起的半導體產業熱潮,張安平董事長表示,水泥是所有基礎建設及產業的基石,台泥更協助去化半導體等產業產生的工業廢棄物,默默支撐著社會運轉。而在全球政經局勢日趨複雜的今日,台泥的「在地深耕、全球布局」策略展現其抗風險韌性。面對地緣政治的波動與經濟放緩的逆風局勢,張安平強調:「我們不追逐短期利益,而是穩健擘畫長期價值。」台泥將持續優化策略,堅守「東西並進、南北平衡」的國際布局,透過建立多元供應鏈、強化財務管理,將不確定性淬煉為前進的動能。

以永續為志:強化碳競爭力
今年 4 月,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發布全球首個水泥與混凝土低碳評等標準(Low Carbon Rating, LCR),台泥的全球產品皆符合標準,也是台灣唯一水泥及混凝土產品皆達標的業者。張安平強調,「要達成淨零減碳,水泥產業必須進行大幅度改變。」受限於台灣法規,台泥的減碳技術受到限制,無法達到與歐洲水泥產品比擬的減碳幅度。

股東會現場設置台泥全球水泥事業體水泥袋

另一方面,隨著歐盟 CBAM 即將實行,大量進口高碳排水泥仍傾銷搶占台灣市場,使台灣整體碳排放帳單不斷攀升。台泥在發展低碳產品的同時,持續議合政府推動台灣版 CBAM,讓進出口水泥共同承擔減碳責任。此外,張安平董事長也建議政府應借鏡歐美及日本,於公共工程優先採用低碳建材,帶頭推動低碳採購。

以科技為徑:AI導入加速台泥智慧轉型
張安平認為「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就是親手創造未來。」從製程升級、綠電發展到零碳運輸,台泥今年全面導入 AI 技術,包括水泥生產線預警、智能眼鏡遠端作業、無人機巡檢及智能採礦等四大領域。

台泥旗下歐洲子公司 CIMPOR 已在 6 國 25 座工廠導入超過萬組 AI × IoT 智慧監控系統,為生產線裝上「智慧大腦」,實現即時預警與預防性維護。工程師配備 RealWear AI 智能眼鏡,只需語音操作即可獲得資料、接通遠端支援,並精確執行維修指令,打造高效率作業環境。中國大陸方面,台泥在廣東英德廠透過 AI 無人機以預設航線自主飛行,無需人力介入,即可完成光電案場與水泥廠設備的日常巡檢。台泥江蘇句容廠與廣東英德廠亦陸續導入無人電動礦卡,透過 AI 自主規劃最短行車路線並即時避障,搭配遠端監控確保安全與效率。
面對能源轉型,台泥不僅是參與者,更是推動者,積極擴大新能源的佈局,將綠色轉型的挑戰轉化為企業成長的契機;應對科技革命浪潮,AI 是台泥轉型升級的強力引擎,我們將持續關注並導入最新科技,站穩變革的第一線。展望未來,台泥將秉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精神,鞏固核心優勢,堅守品質信譽,並以創新為動能,開拓產品與市場的無限可能。

TCC GROUP HOLDINGS
SUSTAINABLE E-NEWSLETTER.

電子報管理信件已寄送,請至Email信箱收取

必填

Email格式不正確

{{ errorMessage || "\u767c\u751f\u932f\u8aa4\uff0c\u8acb\u7a0d\u5019\u91cd\u8a66"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