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與觀光新地標:台泥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轉廢為能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
- 首頁
- 永續電子報
- 循環經濟與觀光新地標:台泥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轉廢為能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
環境-E 2025 Vol.03
循環經濟與觀光新地標:台泥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轉廢為能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
- #鸚鵡螺圖書館
- #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
-
-
-
Share
已複製網址
台泥位於花蓮和平廠的「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TCC DAKA Renewable Resource Recycling Center,簡稱RRRC)於9月27日正式啟用,剪綵儀式邀請了台泥和平廠所在的和平村長及三位部落主席,以及鄰近南澳澳花村村長與部落主席,與花蓮產官學等貴賓共同見證這歷史性一刻。RRRC不只是全台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同時也是一座結合環境教育與觀光的DAKA園區新地標,未來將開放民眾預約參觀。

從生活垃圾處理到知識美學殿堂
台泥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RRRC)由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 KPF 設計,榮獲 A&D 大獎及台灣低碳建築認證,展現了工業建築的美學價值。建築外牆採用台泥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突顯水泥的可塑性;園區道路則鋪設透水混凝土,有助於減緩熱島效應並因應極端降雨。此外,這棟建築還巧妙地結合了水泥儲能櫃之充電站,是將低碳轉型創新產品與服務融為一體的實踐。
除了垃圾處理外,台泥也將RRRC轉化為新的知識美學場域—鸚鵡螺圖書館(Nautilus Bibliotheca),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水泥廠區也能成為充滿啟發的知識殿堂。
這棟建築物的外觀,當初設計便融入了如同鸚鵡螺的黃金比例螺旋,其意象與內部空間共同打造出一個承載記憶、想像與探索的場域。鸚鵡螺這種活化石,經過4億5000萬年來依舊存在,正好呼應了台泥致力於永續、循環與共生價值的理念。


館內收藏橫跨千年的中外文物複刻品,部分更以台泥精湛的水泥工藝復刻而成,讓水泥不再只是冰冷的建材。
其中,以 UHPC 鑄造的《和平萬宗》雕塑,浮刻了世界各大宗教與和平符號,表達了台泥在花蓮「和平」對世界共融與和平的深切期盼。
這座圖書館不僅是觀光新亮點,更象徵企業在逆境中找到轉變與重生的契機。
減廢減碳與在地共好
張安平董事長強調,台泥不應只是生產水泥的企業,更要善用水泥窯的高溫技術來協助社會處理垃圾與各式廢棄物,減少碳排與污染。「我們有能力把傳統產業的基礎設施,轉化為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的工具,這就是水泥產業在新時代的重要價值。」
水泥窯具備「高溫度、高滯留時間、高擾流」特性,可使物料完全燃燒,無殘渣、無戴奧辛,搭配RRRC內的氣化爐,可以讓含有水分的垃圾先氣化再焚燒,更穩定地控制垃圾轉化成燃料的品質和熱值,且相較於一般的焚化爐,可以沒有殘留的飛灰跟底渣。
台泥積極實踐與環境共好的同時,亦將社會責任納入RRRC的營運核心,營運團隊優先招募當地社區居民,目前 15 名成員中,有 12 人設籍於和平村,其中 11 位為原住民。
此外,台泥更出資培訓多位在地女性取得證照,成為抓斗操作員,成功培養了部落新興女力。


為建立信任並確保環境品質,台泥採取雙重監測機制:DAKA園區設有即時排放監測系統看板,呈現包括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等即時數據,並同步連線花蓮縣環保局。
此外,針對戴奧辛、鉛等無法即時監測的物質,每季也主動邀請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檢測,報告結果除送交花蓮縣府,也同步公開於DAKA園區。
試營運至今,戴奧辛排放量只有法規標準的十分之一。
在2020年台泥率先打開花蓮和平水泥廠大門,推出DAKA園區後,從願景變成了超過948萬人次造訪的真實場景。雖然中間歷經2024年0403強震的考驗,但台泥展現從極端災害中重生的堅韌力量,讓台泥DAKA園區成為整合了環境教育、觀光休閒、知識傳遞、與在地共融的永續示範場域。

You may also like
TCC GROUP HOLDINGS
SUSTAINABLE E-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