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挑戰中學習:三元廠火災的風險管理與永續升級
- 首頁
- 永續電子報
- 從挑戰中學習:三元廠火災的風險管理與永續升級
治理-G 2025 Vol.03
從挑戰中學習:三元廠火災的風險管理與永續升級
- #風險管理
- #永續治理
-
-
-
Share
已複製網址
2025年7月14日,在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小港電芯廠區發生火災,這不只是一次重大的工安事故,更是對我們台泥,乃至於整個台灣新興電芯產業的一場嚴峻考驗。火災造成了鉅額財損,也引發了社會大眾對環境與安全的疑慮。然而,面對這場危機,我們台泥全體同仁展現了快速應變、負責任的態度,並藉此機會全面檢視自身的永續治理與風險管理機制,也為我們帶來的深刻啟示。

沉痛的教訓:起火原因與財務影響
火災發生後,台泥企業團立即動員,投入超過數千人時進行內部調查。判斷起火原因最可能為人為操作或機械異常,導致有「瑕疵半成品」在靜置倉內發生熱失控,進而引發鄰近電芯半成品的連鎖反應。儘管我們斥資30億元建置超越法規的化成系統與獨立消防系統,但這些機制最終未能有效控制火勢,導致災情擴大,這對我們而言是個非常沉痛的教訓。
這場火災對台泥的財務也造成衝擊。初步估計,扣除預期可獲得的保險理賠後,本次事件對台泥的獲利影響約為新臺幣110億元。這筆損失雖不涉及額外現金支出,但仍是對企業營運的一大打擊。為了展現我們承擔責任的決心,台泥營運總部的高階主管自請減薪20%,同時也已對供應商展開調查,不排除追究相關責任,以確保公平與正義。
不懈的努力:確保供應不中斷與重建信任
面對產線停擺的困境,台泥迅速啟動多元應變策略,以確保客戶供應不致中斷,相關措施包括:
加速海外OEM合作:我們積極與海外合作夥伴建立代工關係,迅速恢復電芯供應能力。
調配南科廠產能:透過調度南科廠區的產能,彌補小港廠的生產缺口。
重啟海外設廠評估:我們也重新評估在海外設立新廠的可能性,旨在分散生產風險,提升企業韌性。
張安平董事長親自為火災意外向社會大眾致歉,並強調這場火,燒的不僅是一座電池工廠,更是對我們台泥,乃至於對台灣新興電芯產業的一場嚴肅叩問。他承諾儘管遇到挫折,台泥對電芯產業的投入與研發核心仍將留在台灣,並將這場慘痛的教訓,轉化為更完善、更安全的標準。
除了營運上的應變,我們也深知與社區重建信任的重要性。由於火災當下在廠內曾測得極微量有害氣體,引發了附近居民的擔憂。對此,三元廠主動配合高雄市環保局的監測,並委託第三方單位進行自主檢測,承諾每月公布報告至12月。根據已公布的8月份首次檢測報告,空氣品質與小港測站數據相符,均為良好等級,且氫氟酸的檢測結果係未檢出。此外,雨廢水也經過嚴格抽檢,符合排放標準。
為加強與社區的溝通,我們成立了社區事務組,透過定期拜訪里長與民意代表,主動傾聽居民的疑慮,並建立透明的資訊管道,以實際行動重建互信。
中華信評:台泥評等展望維持「穩定」
台泥的積極應變與對企業韌性的承諾也獲得了外部肯定。在火災事件發生後,中華信評也於今年8月正式發布台泥的信用評等報告,並確認台泥的信用評等為「twA+/twA-1」,評等展望維持「穩定」。
報告指出,台泥的財務靈活性及策略調整可防止信用指標惡化。中華信評也預測,在台泥歐洲水泥業務的利潤率恢復穩定、中國大陸業務溫和復甦以及台灣水泥銷售及市佔率回升等因素下,台泥的獲利可望從 2025 年下半年開始提升。
永續的承諾:從危機中學習與成長
三元廠火災事件是台泥全面檢視其治理架構、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機制的契機,我們將此視為「期後重要事件」,並承諾依循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的標準,重新辨識並管理營運、環境、社會及治理等四大面向的潛在風險。
這場火災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火災風險管理不足」是我們永續風險清單中的重要一項。我們從這場教訓中汲取經驗,並將相關檢討與改善措施納入未來的風險管理與永續報告中,這不僅是為了符合法規要求,更是為了展現一個負責任企業的擔當。
這場危機不僅是對台泥的一次考驗,更是一次轉機,促使我們以更嚴謹的態度,為台灣的電芯產業與永續發展建立更堅實的基石,而將這次的慘痛教訓,轉化為未來成長的動力,將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You may also like
TCC GROUP HOLDINGS
SUSTAINABLE E-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