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挫折中淬鍊,為台灣電芯科技繼續前行

各位媒體朋友、各界先進,以及所有關心台泥的朋友們,大家好。
首先,我要為高雄三元電池廠發生的意外,向所有台泥的股東與社會大眾,表達最誠摯的歉意。
自7月14日清晨接獲三元廠火災訊息後,我從美國馬上轉了飛機在最短時間內返抵桃園機場然後趕高鐵,7/15早上9:30前抵達火災現場。意外發生以來,我與台泥營運團隊日夜不停地在尋找答案。我們檢視的,不只是這場意外本身,更是我們在這個產業的旅程中,所應肩負的責任。
在人類從傳統能源轉向潔淨能源的旅程中,電芯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然而,這條道路充滿了艱辛。過去兩年,我們看到歐美原本雄心勃勃的電芯產業,許多因低價競爭而打退堂鼓;也有很多電芯廠建廠計畫不是失敗、延宕,就是被迫取消。電芯產業的競爭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意志之戰。
儘管如此,我們仍深信台灣應該有能力為能源轉型做出貢獻。台泥的電芯團隊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讓高雄小港這座電芯廠從圖紙變成現實,並在過去一年半中穩定生產。我們的電芯品牌Molicel高階產品,甚至經過了英國民航局(CAA)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等歐美航空最嚴格等級的安全考驗。這些成果,讓我們對在台灣自身的研發技術更具備信心。
今年下半年,三元小港廠正處於訂單滿載的關鍵時刻,帶著客戶們給我們的信任,準備大步向前。
然而,就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刻,一場意外發生了。這場火,燒的不僅是一座電池工廠,它更是對台泥,乃至於對台灣新興電芯產業的一場嚴肅叩問。
在面對這樣的挫折時,最簡單的方式,或許就是選擇放棄。我們可以說:「既然這條路如此艱難,既然社會還未能完全理解電芯產業,我們就此止步吧。」但身為一個企業領導者,我必須嚴肅地自問:這真的是一個負責任的選擇嗎?
如果台泥,作為一個已經投入大量資源、並將電芯產業視為未來發展核心之一的企業,因為一次挫敗就選擇退縮,那麼,我們將會對台灣新興電芯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的客戶不只是一般的企業,他們是航太太空、AI 電力電芯(BBU)與零碳純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前瞻領域的領航者。他們正處於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捩點,而我們的 Molicel產品,正是他們突破技術瓶頸、挑戰未來的關鍵基石。國際上的客戶信任我們的技術,以此通過最嚴苛的驗證,共同開創空中零碳飛行AI電腦中心等下一世代的發展。因此,我們若選擇放棄,不只是辜負我們客戶的期待,更可能成為台灣新興科技發展的絆腳石,甚至影響全球前瞻科技的進程。
面對這場火災,我們正在深入檢討每一個環節。我們相信,高階三元電芯的技術發展不能停止,台灣產業的綠色轉型,更不應該停滯。
所以,台泥的答案是:我們會面對挑戰。
三元廠的意外讓我們清楚看見,儘管Molicel的研發技術已獲得國際認可,但在工廠管理上,我們還有很大優化的空間。台泥與 Molicel 將以嚴謹務實的態度,將此次沉痛的教訓,轉化為更完善、更安全的標準。讓企業不僅是低碳技術的領先者,更是致力於為社會提供高度的安全標準與值得信賴的永續企業。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承諾,不只關乎產業,更關乎人。對許多三元廠的同仁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們在家鄉高雄台南深耕科技、安身立命的希望。我們不能讓他們的希望因為一次意外而破碎。
我們相信,真正的進步,來自於面對錯誤的勇氣,和從挫折中學習的智慧。作為一個企業領導者,我的責任不只是帶領團隊,更是在挫折中為他們尋找一條更穩健、更光明的道路。我和台泥的經營團隊將秉持這樣的精神,不排除在電芯領域與全世界的頂尖團隊合作,從挫折中淬鍊出更優化的經營模式。這不僅是為了保障所有員工和股東的權益,更是為了讓台灣在世界電芯的舞台上,能夠持續參與,持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