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綠電也產魚蝦!走訪台泥綠能嘉義漁電共生

  • 首頁
  • 永續電子報
  • 發綠電也產魚蝦!走訪台泥綠能嘉義漁電共生

環境-E 2024 Vol.04

發綠電也產魚蝦!走訪台泥綠能嘉義漁電共生

  • #漁電共生社區共好
  •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hare 已複製網址

林廷宇|台泥綠能水產養殖組工程師

 

 
『資源循環、綠色能源、低碳建材』是台泥三大核心事業,2018 年成立的台泥綠能率先投入了當時政府正大力推動的漁電共生政策,位於嘉義縣義竹布袋的漁電共生案場當年更是第一個動工的漁電共生案場。今年 11 月,台泥嘉謙綠能漁電共生案場 ABC 三區電業執照也已經核發,使台泥的能源轉型參與更進一步。
 
漁電共生:一種兼顧太陽能發電及水產養殖的新型產業

 

眾所周知,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趨勢之下,我們亟需要開發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替代性能源。水產養殖業也是相同的,海洋提供人類約 20% 的動物性蛋白質。但在全球暖化、環境汙染之下造成的海洋酸化、珊瑚礁白化,以及人類過度捕撈(Over fishing)造成海洋資源逐年下降的影響之下,已對海洋資源、生物豐富度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為了持續提供人類動物性蛋白,在不久的將來,水產養殖業將大量替代海洋捕撈業。而漁電共生結合了兩種具備未來趨勢的產業,太陽能發電業是氣候變遷之下的替代能源產業,而水產養殖業則需要因應海洋資源趨勢進行產業永續及提升。

 

水產養殖業的永續及提升

 

為了實際了解並提升水產養殖業的永續性,台泥綠能招募了水產養殖相關科系之碩、學士組成團隊,並且也實際在漁電共生案場進行泰國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白蝦(Litopenaeus vannamei)、草蝦(Penaeus monodon)之養殖,並與在地養殖漁民交換養殖經驗,希望藉此可以找出提升水產養殖永續性的最佳方式。
台泥綠能預計針對養殖飼料進行改善,因目前的養殖飼料主要利用海洋魚粉製作而成,隨著海洋資源逐年下降,減少或替代魚粉的使用除了降低成本,也是減少碳足跡的最佳方式。雖然養殖飼料的替代性蛋白質在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成果,然而,是否適用於漁電共生案場的所有養殖物種?成本是否低於原本的飼料配方?是否有實際的養殖助益(例如:完全消除植物性蛋白抗營養因子對生物的影響)?這都是需要一再探討的議題。

另外,隨著水資源及水質日漸匱乏及惡化,水產養殖的疾病將是抑制水產養殖成果的主要問題,在養殖輔助菌株的挑選、養殖舊水沉澱淨化再利用的戶外養殖水循環模式就顯得相當重要,更是我們正在探討的問題。

 

看台泥漁電共生案場如何兼顧發電與養殖

前往觀看影片

 

豐收與感謝

 

台泥綠能的漁電共生案場結合數十位在地養殖漁民共同養殖,物種包含:吳郭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鱸魚(Lates calcarifer)、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虱目魚(Chanos chanos)、泰國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白蝦(Litopenaeus vannamei)。目前已經穩定且持續產出養殖漁獲。
 
我們特別挑選在 2024 年養殖的收成季節 11 月初,邀請漁電共生案場內養殖漁民、鄰里居民、地方意見領袖,並且邀請雲朗觀光集團阿華師主廚,將漁電共生案場內的養殖漁獲結合在地義竹布袋的特色農產品,設計成『漁電共生 10 全 10 美海鮮饗宴』與大家分享、同樂。當老一輩的養殖戶與社區居民吃著台泥綠能養殖團隊四位年輕人養出的超肥美泰國蝦,一副不可置信但又豎起大拇指的神情,那一刻我們感覺,彼此的距離,又拉得更近了!

 

漁電共生案場不僅僅是發電業與水產養殖業共生,更有青年世代與養殖長輩們的相互交流,我們相信長遠來看,台泥綠能漁電共生案場不僅會促成經驗傳承,也會激盪出全新的養殖模式。

 

 

作者介紹
林廷宇|台泥綠能水產養殖組工程師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水產養殖系 碩士
專長:珊瑚養殖/生態養殖

TCC GROUP HOLDINGS
SUSTAINABLE E-NEWSLETTER.

電子報管理信件已寄送,請至Email信箱收取

必填

Email格式不正確

{{ errorMessage || "\u767c\u751f\u932f\u8aa4\uff0c\u8acb\u7a0d\u5019\u91cd\u8a66"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