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電子報
環境-E 2025 Vol.02
在台泥廣東英德廠內的光電案場下,有一群特別的「鋤草員工」每天上班吃草,在協助維護案場的同時,也讓土地變得更健康,實現自然與能源的和諧共存創造新價值。
環境-E 2025 Vol.01
在全球AI及數位化浪潮中,台泥企業團積極導入相關技術,致力於推動旗下產業的AI轉型。台泥深信,AI不僅能提升生產效率,更是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
開電動車還能更減碳!台泥儲能建置「充儲一體」模式,將離峰電力儲存後,提供尖峰時段充電使用,同時自2022年起展開「離峰充電愛地球」行動,提供車主優惠價格,讓民眾省荷包,更穩定電網相對低碳,三年來有700位電動車主成為新能源新生活的實踐者。
UHPC為建築工程先驅產品,不僅低碳,也展現可塑性特質,從平面到簍空到曲面均可製作,且可用於結構修復和加速橋樑建設,讓建材突破僵化的傳統設計,為建築帶來新的外觀樣貌與藝術魅力。
環境-E 2024 Vol.04
聯合國目標2030年前將新建建築蘊含碳減少40%,因此台泥於全球水泥布局國家皆積極研發當地最低碳的產品。2023年10月台泥推出全台最低碳的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及混凝土,並得到北中南各地建設與營建夥伴響應。在COP29舉辦同時,台泥邀請逾百家夥伴企業共同成立「低碳營建先行者聯盟」,透過生產和使用低碳建材展現對環境的實質貢獻。
能源轉型是全球面對氣候變遷的必然方向,但在天然資源稀缺的台灣發展單一再生能源並不容易,於是2018年起政府全面推動漁電共生。如何兼顧兩者平衡發展及地方共好,一位屏科大養殖專業的青年到台泥綠能位於嘉義的漁電共生案場,用他的身體力行尋找答案。
全球貿易九成透過海上運輸,而航運業大部分動力都靠化石燃料並占全球碳排約3%。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台泥旗下達和航運除因應最新的船舶減碳國際法規要求,保護海洋與地球生態,更積極採取多項節能減碳措施,致力符合國際客戶的永續發展需求並強化市場競爭力。
環境-E 2024 Vol.03
2023年10月台泥推出「Total Climate」低碳建材,目前全台已有近百間營建與建設品牌加入此行列。我們邀請這些重視碳競爭力的夥伴,分享他們對營建業低碳未來的見解。
「一個地方的環境教育成不成功,看員工對於環保的實踐就可以知道了」~2024年環境部國家環境教育獎評審對和平港評語。
「礦山是產業核心。」台泥長期投入礦區生態系復育邁入第20年,根據最新TNFD自然報告,原生種指數增加1.5倍,Shannon-Weiner歧異度指數由0.93提升至1.75成長88%。同時導入水泥業專屬國際方法學,設定2040自然正向影響時間。評估過程發現,台泥礦區位於花東,颱風來臨首當其衝,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上升,顯示復育有效提升礦區自然韌性。
Molicel超級電池助力全球高階車產業探索未來性能與環境友善兼顧的電動解決方案-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是全球最負盛名的賽車活動,搭載Molicel電池的Spéirling純電賽車,以驚人的加速能力,2022年成為紀錄保持車後連續三年受邀參與最高等級展示。
環境-E 2024 Vol.02
讓台泥儲能團隊帶您看台泥旗下Molicel,運用儲能系統作為虛擬電廠串接太陽能,提升綠電使用並強化電網韌性的案例。
台泥桃園二廠分場長的一項小提案,讓被中南製品廠相互串聯集體行動,生活中微小改變也可以是EARTH HELPER。
台泥不只自身積極減碳,也陸續投入多元再生能源建置,推低碳建材、新能源等產品與服務,助其他產業減碳。
環境-E 2024 Vol.01
台灣預計今年將公告碳費,進入碳有價時代。但你知道只實施碳費沒有配套,可能造成國際間的碳洩漏嗎?
地球不斷升溫,碳捕獲與封存技術被視為逆轉氣候的關鍵手段。
高達1/4生物多樣性蘊含在土壤,但我們對它的認識太少。
TCC GROUP HOLDINGSSUSTAINABLE E-NEWSLETTER.
電子報管理信件已寄送,請至Email信箱收取
必填
Email格式不正確
{{ errorMessage || "\u767c\u751f\u932f\u8aa4\uff0c\u8acb\u7a0d\u5019\u91cd\u8a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