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轉型
在綠色轉型中實現社會公平與世代共好
2015年《巴黎協定》提及勞動力公正轉型之重要性,台泥邁向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將依循台泥《利害關係人議合政策》,積極與各方保持開放對話,包含員工、營運所在地之社區、供應商夥伴以及廣大消費者等,並致力為不同利害關係人群體建立不同的議合策略與方式,希望能深入瞭解其觀點與期望,評估轉型過程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尋求共識。2025台泥公正轉型報告請至「ESG專區—報告書下載」查詢。

《巴黎協定》:「根據國家確定的發展優先事項,必須實現勞動力的公正轉型,並創造有尊嚴的工作和優質就業機會。」
利害關係人辨識流程
台泥經內部工作坊初步辨識,並透過影響力、受衝擊程度及依賴度等因子評估優先性,盤點淨零轉型下受影響之利害關係人,鑑別目前主要受影響的為員工、當地社區、供應商及消費者。我們將持續推動相關方案,協助不同利害關係人面臨轉型帶來的挑戰。

利害關係人潛在衝擊與台泥行動策略
員工
人力資本為企業永續發展最重要的資產,在邁向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可能面臨技能落差或工作內容變化,特別是在傳統燃料替換與數位轉型領域,台泥將秉持「多元包容性與工作機會均等」的原則,確保員工在轉型過程中獲得平等的機會或支持,並提供員工必要的訓練機會以發展其職涯。
綠領技能培育
「台泥碳學院」提供從基礎永續知識到溫室氣體盤查、綠電交易等專業課程,全方位滿足三大類型綠領技能需求,包含軟技能(Soft Skills)、跨產業通用技能以及特定行業技能 ,並深化全員永續意識,培養關鍵的軟技能。 截至2025年4月,已有2,722人參與。
公正轉型認知提升
自2024年底起,由上而下展開多元公正轉型賦能與培力計畫。
董監事治理課程:探討公正轉型核心概念與國際案例。
碳學院:公正轉型線上課程,協助內部員工逐步了解公正轉型議題。
和平電力專案:透過互動討論模式,從課程、工作坊逐步帶領員工認識公正轉型議題與未來電廠轉型規劃,更直接地聚焦和平電廠除役所帶來的切身生計議題,坦誠剖析燃煤電廠的未來困境、碳費對水泥產業的衝擊,以及產業轉型減碳、採用替代原燃料的迫切性。
再培訓及轉調計畫
世界經濟論壇2025未來工作展望(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指出,受到自動化、智慧化以及其他多重因素影響,預計至2030年將創造1.56億個新工作機會,同時有9,200萬個工作機會將被取代,多為重複性、例行性的基礎製造與操作工作,技能門檻不高工作者與高齡者將面臨較高的就業風險。
創造新職位:透過發展再生能源、儲能、綠電交易等事業,創造綠色就業機會,並定期提供內部轉調機會。
內部轉調:為提升效率、優化製程及減少能耗,持續導入無人化、自動化及智慧化設備(如江蘇句容廠、廣東英德廠及重慶廠的無人礦卡),為降低對相關員工的衝擊,針對有意願的員工提供轉任指揮中心調度員的培訓計畫,並協助其他員工轉任廠內其他職務。
當地社區
工廠為社區的一部分,致力在淨零轉型路上對周遭社區帶來正向影響,透過深化連結,促進社區居民對減碳轉型的認知與認同,鼓勵共同構建永續家園。
意識與對話提升
自2022年起推動「減碳生活親子存摺」,進入與社區「共同行動」階段,目的在普及環保知識,將減碳意識提升至關乎生存與共同福祉層面,並向居民傳達未來和平電廠燃煤機組除役資訊與未來轉型規劃。
推動廠區鄰近國小學童,透過親子實體存摺記錄與「碳幣」回饋獎勵機制,連結家庭日常節能減碳行為與實體獎勵(兌換碳足跡產品)。
走出校園深入地方社區,於村運會上導入環保餐具車服務,鼓勵部落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塑膠製品,將永續理念融入社區活動,並與和平部落媽媽教室共同參與地方綠色轉型,確保社區不被遺落且同步受益。
供應商
在與供應商攜手邁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台泥致力於建立一套以合作為基礎的價值體系。核心原則是推動供應鏈的低碳轉型,同時維護人權、保護環境和促進生物多樣性,以建立永續的合作夥伴關係。
綠色運輸解決方案
透過子公司打造綠色運輸解決方案。台灣通運導入電動曳引車,相較傳統運具減少32%碳排放。達和航運採用新式環保船,相較傳統運具減少16%碳排放。
設定以2023年為基準年,2030年前範疇三上、下游運輸各減量3%的目標。
貴港廠已於2025年成功推動運輸服務商購入電動貨車,提供綠色運輸服務。
教育與輔導資源
實體:辦理碳盤查實戰營及減碳工作坊,輔導供應商計算碳排並協助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評估報告;並透過永續治理工作坊協助供應鏈之中小企業及中高風險等一階重要供應商建立永續制度,訂定政策與目標。
線上:供應商永續學習平台預計2025年下半年上線, 24小時提供供應商學習,內容包括安全衛生、環境保護、道德治理、永續新知及台泥採購相關規範等。
溝通議合
每年透過永續問卷、年度供應商大會持續與供應商進行碳與永續主題的溝通議合。
攜手19家台灣供應商組成「綠色供應商聯盟」,承諾於2025年提供產品碳足跡資訊,並設定在2030年前減少10%自身碳排放的目標,實現低碳轉型目標。
消費者
全方位協助價值鏈包括客戶及消費者達到永續發展及低碳經濟轉型。同時也透過能源事業,保障消費者穩定用電的權益。
持續開發低碳建材
持續開發低碳建材(低碳水泥、低碳混凝土等),未來全部生產及銷售低碳水泥及混凝土。
發展多元綠電
透過子公司台泥綠能,積極發展多元綠電(太陽能、陸域風電、地熱、漁電共生、海洋溫差發電等),並在台灣及中國大陸營運據點建置太陽能板實現再生能源自發自用。
成立台泥儲能,整合技術資源,在台灣、中國大陸與歐洲等地持續建置儲能系統,協助穩定電網。
溝通議合
持續向客戶進行卜特蘭石灰石(IL)水泥混凝土與低碳配比混凝土之推廣。
攜手逾百家建設營建公司代表共組「低碳營建先行者聯盟」,以實際行動共同推廣低碳水泥混凝土。
台泥碳學院|學習課程地圖
接軌國際
厚植人才與碳競爭力
碳學院課程平均滿意度
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