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期後重要事項報告

期後重要事件報告

台泥企業團重大議題與風險管理機制

2025年7月14日,台泥企業團電池電力事業群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發生火災事故,深切檢討自2018年啟動減碳增綠與國際化之轉型歷程,「安全」實為永續發展根本基石。2024年為台泥企業團國際化元年,英文名稱正式更名為TCC Group Holdings,2025年進一步確立企業團九大事業群,包括水泥環保(歐非、亞洲)、水泥儲能(歐非)、充儲(歐洲、亞洲)、電池電力、資產管理、社會轉型能源及轉投資事業,營運及案場據點從台灣、中國大陸延伸土耳其、歐洲、西非、美國及澳洲等14個主力市場。作為實質產業控股公司,台泥企業團行業多元跨距大且各地區市場、法規與監管機制皆有差異,近期更新之內部控制制度已提供子公司依據實際營運性質調整之彈性,相關子公司之內部控制制度逐步完善中,仍待精進。此外,台泥企業團亦正在優化及深化風險管理制度之再平衡,研擬如何為處於不同市場及不同產業之各子公司提供適當的監督管理與有效授權,使其在保有營運彈性的同時,又能確保企業團永續發展與風險管理的貫徹。我們虛心檢討、學習,同時積極建構符合國際產業控股模式之治理架構。

有鑒於台泥企業團永續報告書每兩年執行一次重大性分析,2023-2024年之重大主題評估於2023年11月完成,2025-2026年之重大主題評估原預定於2025年11月完成;在此同時,台泥企業團同步依循金管會《永續揭露準則藍圖》之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永續暨氣候揭露準則(IFRS S1、S2),針對跨足之建築材料、綠色能源及資源循環等11種產業,進行行業風險辨識,在營運、環境、社會與治理四大面向共18項潛在風險,並預計於2025年底前完成風險數據蒐集,期能作為事件檢討與後續強化行動的依據。此份風險清單已關注火災風險,並於2025年8月提報董事會。

台泥企業團IFRS S1與S2永續及氣候相關風險清單

A 營運面向

B 環境面向

C 社會面向

D 治理面向

A1 火災風險管理不足
A2 地震風險管理不足

B1 環境法規合規成本
B2 環境、生物多樣性及開發之生態規範趨嚴
B3 產品或服務全生命週期管理不足
B4 碳排總量管制之碳交易/碳費/碳稅
B5 低碳暨負碳研發新技術投入失敗
B6 低碳技術、設備與管理成效不彰
B7 水資源缺乏(乾旱)
B8 極端降水事件頻率及強度上升

C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不足
C2 誠信道德相關裁罰
C3 員工訓練及發展不彰以致人才短缺
C4 利害關係人溝通管理不足
C5 保險及金融機構投融資等支持強度減弱

D1 資訊安全管理不足
D2 永續供應鏈管理不足
D3 綠/儲能建置法規理解不足

風險治理架構與運作機制

完善風險管理限額授權

風險管理是企業永續經營之核心,台泥企業團風險治理設置三道防線,由董事會作為最高決策單位,下轄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查五大風險管理之執行狀況,包括策略、營運、氣候、財務與其他風險,核定風險控管的優先順序與風險等級,確保風險管理機制能充分處理企業團所面臨之風險,並融合至日常營運作業中;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則為跨部門功能小組,針對永續、氣候、自然及財務等相關議題,進行風險評估與ESG專案推動。風險管理及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之成員,需定期辨識和管理營運之風險,並提出改善及監控計畫,以落實風險改善,每年至少2次彙整提報風險管理委員會。(詳見2024台泥永續報告書CH 1.2與1.3)

以三元火災事件為鑑,台泥企業團將重新評估與強化相關風險胃納(風險容忍度)指標及限額,確保營運策略方向與風險管理一致,並針對高階鋰電池等新產業投資進行更前瞻的評估與設定。同時,透過落實風險胃納的標準化與量化,建立更精確的衡量基準,確實監督台泥企業團旗下各事業群之風險評量與決策,持續完善風險管理授權的平衡與再平衡。此外,台泥企業團將全面提升各事業群與子公司的管理力度;同時依風險胃納及限額內設置分級簽核權限,並配合內部稽核定期檢視與回報。對於重大案件,則提升至營運總部高階會議決策,確保風險治理更嚴謹與制度化,有效降低所有潛在之損失風險,確保營運的穩健與韌性。

台泥企業團
現有政策
規章
管理機制

風險管理政策
內部控制政策

  1. 業務營運持續管理準則

  2. 風險緩解程序書

  3. 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管理作業程序書

  4. 環安衛手冊

(1) 針對特定危機事件,如地震、火災、水災、風災、停電、缺水、原物料短缺、罷工、大規模疫情及其他破壞等訂定緊急應變及復原計畫,每年進行主題式演練以持續精進應變程序及復原策略。
(2) 依循風險評估結果,建置各類危機災害之預防及應變能力以減少營運衝擊、縮短復原時間。
(3) 遵循ISO 22301管理系統標準制定營運持續計畫書並定期執行演練,以檢視營運持續計畫之有效性並持續改善精進。

利害關係人議合政策

環安衛溝通管理作業程序書

(1) 評估及鑑別來自利害關係人議合之風險,考量可能之風險包括:拒絕議合、參與疲勞、利害關係人未獲通知,或利害關係人間產生衝突等。
(2) 廠區/子公司每年定期調查環安衛議題之期望,並每季於安全衛生委員會提出討論,以進行風險機會辨識。

職業安全衛生政策宣言

  1. 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管理作業程序書

  2. 環安衛手冊

針對例行/非例行性作業進行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並評估各項製程及活動的安全衛生風險之嚴重性及發生頻率,考量法規和現有控制措施採取減緩措施。

緊急應變

業務營運持續管理準則

  1. 營運持續管理規範

  2. 緊急事故應變與準備作業程序書

災害發生單位組成作業小組,由廠區/子公司最高主管擔任作業小組指揮官,啟動疏散並進行力災害發生單位組成作業小組,由廠區/子公司最高主管擔任作業小組指揮官,啟動疏散並進行力所能及的初步控災,環安管理單位、財會部及指派之主管,於授權範圍內襄助作業小組指揮官執行必要之任務。


強化內部通報系統

依災害影響規模、類型或持續時間,開設企業團營運總部緊急應變中心,由企業團總執行長擔任總指揮官,台泥總經理擔任副指揮官,職安主管(危害評估)、財務長(災損及保險理賠評估)、人資長(員工協助計畫)、永續長(統一對外訊息及媒體連繫)、對應事故涉及之功能主管(協助支援、客戶溝通)、法務法遵主管(權益合約)皆參與並啟動跨單位資源調度。由事業群總經理親赴現場,擔任現場協調官,負責協調、聯繫與整合廠區/子公司與企業團營運總部之間的資源與事務,以確保決策或行動順利執行。除資源及行動協調外,協調官須向企業團營運總部電話通報,依「七要素」(何事、何地、何時、規模、影響、已處置、所需支援)進行事件摘要,雙向即時溝通,同時確認下一次匯報時點。


強化社區通報與溝通

子公司設立專責鄰里事務組,由廠公關主管主責聯絡里長、地方意見領袖;視需要啟動社區社群公告平台與防護指引,清楚說明當前狀況與風險管制措施,緩解周遭社區對於災害的焦慮與不安。

營運復原

業務營運持續管理準則

緊急事故應變與準備作業程序書

(1) 當狀況解除,進行現場環境安全檢查,確認無洩漏化學品殘留、危險建築或火源後,始由指揮官宣布啟動災害復原作業。
(2) 除污及復原所產生的廢棄物及廢液皆須妥善收集合法處理。復原作業完成後,指揮小組與作業小組共同檢討整體災害應變情形,確認改善要點。

(3) 定期公告營運復原等相關進度,提升利害關係人對於事件的理解與雙向溝通。

強化風險緩釋措施

提升新型態火災消防專業能力


三元火災事件引發大眾對於鋰電池滅火的疑慮,包括消防單位對電池產業的資訊理解有限,台泥企業團規劃擴大支持建置消防量能,將投入消防資源協助購置應對新式火災之器材,並加強與消防單位合作,共同建立應變鋰電池火警之作業程序與應注意事項,進行聯合演練,協助消防人員了解電芯特性。針對客戶端,未來也將擬定產品使用消防指南,從佈局、抑制、通風、偵測與警報、排水、緊急斷電到防爆洩壓的完整設計提出應對建議。


為全面加強廠區對火災風險的應變與處置能力,台泥企業團所有據點加強消防應變與逃生演練頻率,輔以電線走火等情境模擬,提升員工消防意識;並針對各廠區緊急應變小組成員新增技能培訓,確保緊急事故發生時可迅速掌握局勢。有鑑於能源產業滅火型態不同,台泥企業團也聘請外部專家,優先針對能源事業體建置廠內消防小組,並規劃聘用消防科系專業人才,強化自廠消防能力,應對能源轉型衍生之新型態火災風險,外部專家也將全面檢視廠區設計與消防設備配置,以評估後續優化方向。

運用全新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防火安全建材

三元能元科技小港廠於2021年興建,此次火災導致廠區之傳統防火牆被炸開,台泥在2023年推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備高強度、耐火及優異的耐候性,可於極端環境下維持結構安全,未來可全面提升廠區的防火抗爆能力。另外,引發關注的廠區儲能設備,台泥與台泥儲能共同開發以UHPC為櫃體打造的EnergyArk儲能櫃,經消防測試可抗1,050°C 持續燃燒兩小時的防火特性,並設計完整的注水滅火機制,可於5分鐘內注水9,000公升將鋰電池系統完全覆蓋滅火,且通過多項國際認證(詳見2024永續報告書P.110),此設計可有效降低儲能設施熱失控所引發的連鎖災害風險,確保能源系統運作穩定與安全。2023年9月子公司台泥儲能即主動與消防署溝通、建立產業火災緊急應變措施SOP,並與消防隊合作進行儲能系統事故演練,做為後續消防教材開發依循。

導入國際標準RBA架構|第三方稽核全面檢視能源事業體

能元科技南科廠與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已於2025年5月依循負責任商業聯盟(RBA)行為準則,啟動第三方人權與環境稽核,進行五大面向健檢,涵蓋勞工、健康與安全、環境、道德、供應鏈管理,辨識潛在風險與改善機會點。截至8月,已完成文件與實地審查,主要稽核缺失有中夜班同仁逃生疏散演練不足、化學品管制措施未完善、危害鑑別未涵蓋完整利害關係人,將由營運總部相關單位監督盡速完成缺失改善。雖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於7月火災暫停營運,能元科技南科廠仍按原時程規劃,年底前由RBA認證之第三方機構完成稽核。參考此次經驗,台泥企業團規劃將導入範疇擴及「充儲事業群」與「電池電力事業群」之台灣據點,同步強化案場消防,依據台灣消防職安法規、美國消防標準NFPA完成廠區消防安全檢查,並提出工廠防災安全第三方檢查報告。以RBA稽核經驗為基礎,台泥企業團規劃強化內部查核量能,除既有之稽核室年度稽查,下半年將籌組跨部門內部查核團隊,由廠區第一線資深同仁全面檢視能源事業體管理作為。將以RBA最新版行為準則進行內部教育訓練,並搭配現場實務模擬,以期達成當責管理。

重建利害關係人信心|從電池廠危機中強化深度議合


台泥企業團相信,唯有與利害關係人進行順暢且有效的議合,才得以掌握市場、經濟、社會及環境之脈動,進而實踐「以大自然為主體」及「以社會利益為宗旨」之永續使命。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火災事件,雖未造成人員重大傷亡,但卻引發在地居民、員工對電池廠的不安。此次事件也讓台泥企業團深刻反思,追求產業創新的同時,與在地利害關係人溝通與信任基礎卻有待強化,台泥企業團將利害關係人視為轉型路徑上的重要夥伴,採取兼具廣度與深度之議合行動:

  1. 成立鄰里事務組,專責深度對話與溝通
    台泥企業團以負責任且公開的態度應對這次事件,由營運總部高階主管偕同能元科技高階主管組成專責鄰里事務組,並正式任命總監。透過拜訪多位民意代表、里長與鄰居,啟動與社區的深度對話,仔細聆聽在地居民對健康、環境及工安的疑慮,重建社區事務單位落實與鄰里的溝通,確保資訊透明,並積極回應社區關切。未來,台泥企業團也將建立透明資訊管道,持續諮詢社區意見,且讓居民能隨時掌握相關資訊。

對象
目的
行動

當地社區
· 周遭住戶
· 高雄市小港區里長
· 民意代表(立法委員、市議員)

確保順暢溝通及資訊透明,盡可能回應在地里民相關需求並降低疑慮。

  1. 定期拜會聯繫高雄市小港區所有里長(38 位),尤其針對在地里(小港里)及鄰近里增加溝通頻率,持續進行災後復原進度及火場調查說明。

  2. 主動提前告知廠房清理作業時程規劃。

  3. 主動提供環境品質檢測報告。

政府及主管機關
· 經濟部高雄臨海產業園區服務中心
· 高雄市小港區區長
·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
·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

確保合規的前提下,保持順暢溝通及資訊透明,並配合相關單位執行火場調查及災後清理作業。

  1. 持續進行災後復原進度及火場調查說明。

  2. 主動提前告知廠房清理作業時程規劃。

  3. 每月主動公布環境品質自主檢測報告。

  4. 每週主動提供經濟部高雄臨海產業園區服務中心 「重要活動及事項週報」,說明社區溝通情形、廠房清理進度及相關單位勘查情形。

  5. 依法申請並獲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核准後,積極進行災後清理作業。

  6. 經專家確認核心災區安全無虞後,配合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火場調查科開挖現場進行調查。

員工

確保身心需求獲得支持與回應。

  1. 停工期間支付全額薪水。

  2. 提供無息急難貸款,額度累計最高可達 60 萬元,以協助同仁紓解經濟壓力。

  3. 與外部第三方諮商所合作推出員工協助方案(EAP),提供免費專業心理支持資源。

  4. 持續關心留守廠區同仁並回應相關需求。

  5. 召開員工大會,向企業團所有員工說明後續規劃及如何攜手面對更多挑戰。

  1. 主動揭露環境品質及相關資訊,定期於Molicel官方網站揭露檢測報告。
    (1) 自主委外第三方檢測:自8月起到12月
    • 水質(月):包含水溫、pH、BOD、COD、SS、真色色度、自由有效餘氯、油脂、硝酸鹽氮、氟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總鉻、鎘、鎳、銅、鉛、鋅、總汞、砷、酚類、六價鉻、溶解性鐵、溶解性錳、硼、錫、鉬、鈷、鋇,共28項檢測項目。
    • 空氣污染(月):包含AQI、PM2.5 (µg/Nm3)、PM10 (µg/Nm3)、CO (ppm)、SO2 (ppb)、NO2 (ppb)、O3 (ppb)。
    • 氫氟酸(月):以周界檢測(三點同步)方法進行。
    • 廢棄物:定期公布災後廠房清理進度,包含市政府環保局函准情形、廠房清理時程規劃等。
    (2) 政府公開資訊
    • 經濟部高雄臨海產業園區服務中心:空氣品質檢測及戴奧辛檢測
    環境部空氣網:空氣品質即時監測結果

  2. 深化社區關係
    台泥企業團持續招聘在地人才、與在地供應鏈合作,以及舉辦及深度參與地方活動等,以行動回應在地居民的期待。希望透過此次事件的經驗,促使與社區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